近日,意甲AC米兰、英超西布罗姆维奇等俱乐部均被注册到中国人名下。除了分析中国财团蜂拥收购海外俱乐部的原因外中国收购英超球队,这些交易背后精妙且隐秘的资本运作手段也值得关注。
经历了政策的轰击、版权价格的飙升、风险投资的热潮之后,来自不同背景的中国资本收购海外体育俱乐部成为2016年中以来国内体育产业最引人注目的趋势和场景。
过去一段时间,几乎每隔几天就会传出俱乐部收购的消息,各大上市公司、个人、资本方对于海外体育市场并购的热情令人吃惊,仅上周一天,就有三起俱乐部收购的消息被曝出。
以园林绿化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棕榈控股旗下子公司参与收购西布罗姆维奇足球俱乐部,成为中国资本控股英超球队的首例;备受瞩目的AC米兰出售案也终于尘埃落定,一个神秘的中国财团以7.4亿欧元收购米兰99%的股份;此外,去年宣布进军体育产业的上市公司欧瑞康也宣布将自筹700万欧元,收购法国欧塞尔俱乐部近60%的股份。
中国财团海外并购已成为一种现象,而这些交易背后的隐秘性和复杂的资本运作手段更值得关注。
▲棕榈控股大股东、前棕榈控股董事会主席赖国川(右)参与了西布罗姆维奇的交易。
仔细观察,近期两起交易案例中,中资或上市公司的收购主体均不是企业本身,而是一家新成立的投资公司作为直接购买者。
具体来说,在西布罗姆维奇收购案中,背后实际操作的是棕榈控股,但直接交易对象是一家名为云逸国开的新公司。这家公司于今年3月4日成立,由自然人赖国川、棕榈控股、云逸投资共同设立的并购基金组成。
据蓝霸体育获得的信息显示,赖国川为云翼国开主要投资人、实际控制人,同时也是棕榈控股大股东、棕榈控股前董事长。云翼投资主导了本次收购中的项目尽职调查、谈判及并购方案设计。
利用新设立的投资公司进行并购交易,其实就是一种投资单一项目、转化金融杠杆的手段。
这几天,不同的投资人给我发来一组募资信息,产品名称为:云逸投资收购西布罗姆维奇足球俱乐部的足球项目专项基金,募资规模近20亿元,其投资逻辑是投资西布罗姆维奇足球俱乐部的股权,待其运营并释放利润后,在未来获得更优估值时,由上市公司掌中控股以现金或定增资金的形式收购资产,让基金投资人赚取差价,盈利退出。
该基金产品结构分为三个层级,第一部分为上市公司及机构自身投资,金额在10亿元左右;第二部分类似固定收益投资份额,有一定的年化收益率,份额在4-6亿元之间;第三部分为3亿元以上的份额,采用保底加浮动的形式,更多针对中小投资者。该基金产品期限为2年,投资门槛为200万元。
可以想象中国收购英超球队,此次在售的募资计划是云翼国开旗下的一只基金产品,在AC米兰交易案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操作。
该财团正式宣布,已与中国财团就俱乐部转让事宜达成协议,该投资管理公司由海峡汇富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欧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董事长共同出资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开披露的工商信息,中欧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26日成立,罗森纳里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于6月8日成立。
6月3日,上市公司永达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拟与中欧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合作,参与产业并购基金的投资,该基金由中欧体育发起设立,总规模不超过45亿元人民币。
▲6月3日,永达集团宣布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45亿,如果按照现在的汇率来算,大约是6.1亿欧元,和收购AC米兰的价格一模一样。可以推测,永达与中欧体育成立的产业基金,可能是此前成立的红黑军团体育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基金,而红黑军团正是AC米兰在这次交易中的主力。
据永达披露的信息,该基金募集分为优先、中级、次级三个层级,若前两层级投资者获得足够多的认购机会,永达将保证认购风险最高的次级层级募集份额3亿元。
作为基金的退出渠道,永达在公告中还表示,未来公司可能通过现金或换股等方式收购资产,转让给其他企业投资机构,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IPO资产。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罗森尼基金具体的募资产品信息,但其操作方式与掌上云翼几乎一致。
▲永达公告明确表示,至少参与该基金的次级层面的投资。
或许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中国体育行业看到相对成熟和隐蔽的资本运作手段,这些中国企业将收购海外俱乐部资产这一单一行为纳入基金杠杆模式,进行金融转型。
事实上,此类金融化在体育行业并非史无前例,在TMT领域、互联网金融、文娱行业等,设立专项并购基金、开辟资管通道、在市场上出售基金份额的做法也很常见。
典型案例如早期部分中概股私有化,资产份额都是打包认购的;此外,近两年火爆的电影市场,也常常在一部有潜力的爆款电影上映前,就通过类似的投资基金进行套利,并附上未来收益预期。
我曾经分析过中国财团和上市公司热潮涌动的海外体育资产并购的需求和动机。
1、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海外并购保值。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走低成为宏观经济共识,各行业海外资产收购热情持续高涨。一旦未来人民币贬值,提前出手,相当于做了保值。相比之下,体育俱乐部估值稳定,相比其他行业和公司的投资,保值性更强。
2、目前欧美体育行业受经济影响,俱乐部资产价格低迷,相比国内体育资产的高价,是一种非常划算的投资方式。对于大部分中型上市公司而言,购买顶级IP的价格过于昂贵,且缺乏相应的运营和商业开发能力。国内体育市场中,盈利能力良好、适合资本市场并购的体育公司寥寥无几,购买海外俱乐部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3、上市公司需要在资本市场讲一个靠谱的故事。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有所降温,但体育仍然是一个热门概念。二级市场中非体育行业的上市公司若希望继续进入并转型体育行业,需要继续采取行动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海外俱乐部资产,能够从俱乐部、青训输出、球员经纪中国收购英超球队,到旅游、商业开发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目前资本市场相对认可的逻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向市场传递转型体育的信号,获得投资者的关注,维持或推高股价。
4、受脱欧影响,英镑汇率下跌,当英镑汇率降低,资产价格势必回落,这也是近期英超俱乐部买入热度上升的直接原因。
对于中资资本而言,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加大、国内体育产业投资火热的形势下,除了可以获得海外并购带来的资产保值、二级市场股价收益等收益外,这种金融方式还能在市场上募集更多资金,分担投资风险,实现收购海外资产收益最大化。
有了如此相对成熟的金融运作手段,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体育资产更像是上了双保险,收购海外俱乐部的财团也会更加大胆、更有底气,因此类似案例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来说,很难说是幸还是不幸。
幸好,此前出现过类似资本运作的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利润回报、高成长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本看到了体育商业交易未来的潜在收益与预期,因此将金融手段附加到这个行业上,通过资本化、金融化的转化,或许也能加速这个行业的推进与发展。
可惜的是,在这些热闹的收购案例背后,利用金融手段炒作、跟风的氛围愈发浓厚,而中国体育的基本面或许并未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懒熊体育合伙人刘熙若,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前新京报财经记者,现专注于体育创投与行业趋势的研究与报道。
标签: 中国财团扎堆购买海外俱乐部 背后资本运作手段值得关注